新聞中心 /News
奔跑中的武漢:從馬拉松看健康中國的時代召喚
奔跑中的武漢:從馬拉松看健康中國的時代召喚2025年3月23日,春風拂過長江兩岸,武漢馬拉松如期而至,這是“漢馬”升級為世界田聯“金標賽事”后的首屆比賽,四萬名跑者匯聚江城,用腳步丈量這座英雄城市的復蘇與活力。從漢口老租界區(qū)到長江大橋,從東湖綠道到光谷科技新城,42.195公里的賽道不僅串聯起武漢的歷史與現代,更折射出中國全民健身運動的蓬勃生機。然而,在這場全民健身的盛況背后,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國家心理健康和精神衛(wèi)生防治中心以及全國殘聯的歷年數據卻揭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我國全民健康狀況仍面臨嚴峻挑戰(zhàn)。這場賽事不僅是一場體育競技,也成為觀察當代中國社會健康意識覺醒的一扇窗口,這場熱潮提醒我們:健康中國的建設任重道遠。
2025武漢馬拉松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報名人數突破四十五萬(包含來自67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國際選手),創(chuàng)歷史新高;完賽率超90%,體現賽事組織高水平;觀賽市民過五十萬,彰顯城市熱情。
賽事路線設計獨具匠心。起跑點漢口江灘見證了武漢近代商業(yè)文明,古琴臺傳唱著高山流水遇知音,黃鶴樓訴說著“昔人已乘黃鶴去”的千年傳奇,跑過長江大橋時腳下是滾滾長江水,東湖段讓跑者置身“城市綠心”(以“櫻花”為主題,沿途東湖綠道新增了152棵櫻花樹,形成了長達千米的“粉色長廊”),而終點光谷廣場則面向未來。這條“穿越時空”“天人合一”的賽道,讓每位參與者都能感受到“每天不一樣”的武漢城市形象,讓世界看到一個既古老又年輕、既厚重又充滿活力的武漢。參賽服裝以經典漢馬黃為主色調,由漢馬賽道簡化而成的白色曲線盤旋其中,向所有參賽選手展現“一城兩江三鎮(zhèn)四橋五湖”最美賽道的獨特魅力。另外,組委會在起點、沿途賽道及各項目終點設置移動衛(wèi)生間以方便選手需要并維護公共衛(wèi)生。賽道平均1.7公里設一處補給站,除常規(guī)能量補給外,新增熱干面、櫻花餅、牛肉圓子等漢味美食,讓奔跑充滿煙火氣。正如完賽者李女士所說:“跑一場馬,識一座城。武漢的包容與活力就藏在這每一步的風景里?!?/p>
大賽的獎牌設計也別出心裁。獎牌設計靈感來自湖北省博物館的玉器和漆器文物,外圈雕刻有玉璧祥云紋樣,寓意生生不息、延綿不絕的荊楚文化;獎牌內圈、側面和綬帶則以黑紅相間的漆器如意紋飾環(huán)繞而成,預祝所有選手如意奔跑。整體造型古色古香,充滿楚風漢韻,洋溢著質樸但又神秘的美感,成為了參賽者們競相追逐的榮譽象征。
此外,在醫(yī)療保障方面,每2.5公里設置的醫(yī)療站和專業(yè)救援團隊為選手保駕護航,組委會部署了31個醫(yī)療點、1300名醫(yī)護人員、81臺AED、100名急救跑者與8000名志愿者全程守護,并首次啟用智能手環(huán)實時監(jiān)測選手生命體征。這種科技與人文的雙重保障,使得馬拉松不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極限挑戰(zhàn),而成為普通人也可安全參與的健康活動。
武漢馬拉松猶如一面鏡子,映照出中國全民健身運動的快速發(fā)展。馬拉松熱的背后,是中國社會健康觀念的深刻變革。國家體育總局2024年數據顯示,我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已達37.2%。健身不再是為了“減肥”的短期行為,而逐漸成為追求“更好自己”的生活方式。正如一位完賽跑者所說:“馬拉松最動人的不是沖線瞬間,而是訓練路上那個不曾放棄的自己?!蔽錆h某高校教師王先生的故事頗具代表性:三年前他還是“沙發(fā)土豆”,體檢多項指標亮紅燈;通過同事帶動開始慢跑,從3公里氣喘吁吁到完生首馬,不僅減重20公斤,更找到了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點。“跑步帶給我的不僅是健康,更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边@種轉變正在無數國人中上演。除跑步外,廣場舞、騎行、羽毛球、瑜伽等項目也擁有龐大參與群體。各大城市健身步道、體育公園、社區(qū)健身中心如雨后春筍般涌現,15分鐘健身圈基本覆蓋全國城市社區(qū)。健身基礎設施的普及,為大眾提供了“動起來”的硬件支持。
然而,全民健身仍面臨結構性挑戰(zhàn)——健身理念的普及與行為轉化之間存在顯著差距。具體表現為:深陷題海卷山的中小學生、被網絡及游戲綁架的青少年、加班文化長盛不衰的上班族、以及運動意識薄弱的部分中老年群體……面對這些挑戰(zhàn),武漢的探索為全國各地全民健身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市教育局推行“校園體育一小時”確保學生鍛煉時間,從小培養(yǎng)健康的生活方式;東湖高新區(qū)企業(yè)聯合成立“光谷跑團”,利用午休時間組織活動,鼓勵上班族參與運動:江岸區(qū)社區(qū)開設“銀發(fā)健身班”,聘請專業(yè)教練指導老年人科動,幫助他們保持健康。政企社協同的模式,正在打破“沒時間、沒場地、沒同伴”的健身障礙,讓運動成為不同年齡段、不同職業(yè)背景的人都能參與的“剛需”。另外,科技賦能也在改變這一局面。智能手環(huán)、運動手表等設備的普及,使大眾能實時監(jiān)測心率、步數等數據;線上運動社群通過打卡、挑戰(zhàn)等功能,將健身轉化為社交行為。
當馬拉松從專業(yè)賽事變?yōu)槌鞘泄?jié)日,當健身從個人行為升級為社會風尚,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項運動的普及,更是一個民族健康意識的覺醒。
但是實現“健康中國”的目標任重道遠。當下,國人健康狀況面臨諸多風險,原因復雜多樣。先天性疾病方面,盡管我國孕產婦和新生兒死亡率大幅下降,但先天性心臟病等出生缺陷仍較常見。這與遺傳、環(huán)境因素以及孕期保健不足有關;食品安全方面愛游戲官網,食品安全問題屢禁不止,嚴重侵犯消費者權益,危害國民健康和生命安全;安全生產方面,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重特大事故時有發(fā)生。特別是,各地交通事故頻發(fā),經常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其中,駕駛員行為不當是主要原因,車輛安全性能不足、道路基礎設施不完善也增加了事故風險;精神疾病方面,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根據國家心理健康和精神衛(wèi)生防治中心調查顯示,2024年中國抑郁癥患者數量為9500萬,焦慮癥患者約5000-8000萬人。這些令人咂舌的數據主要是過度的社會競爭壓力以及不科學的認知觀念,導致心理壓力、情緒不佳、睡眠問題等健康困擾普遍存在;慢性病方面,據《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別為34.3%、16.4%,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超過50%。約70%的國人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不良生活方式如久坐、熬夜、不良飲食習慣等都是其重要原因。
全面改善國民健康狀況,需從多方面入手。首先,加強孕前、孕期保健,提高產前篩查和診斷水平,降低先天性疾病發(fā)生率;其次,加強食品安全監(jiān)管,普及合理膳食知識,引導公眾養(yǎng)成健康飲食習慣;再次,完善交通安全體系,加強交通法規(guī)執(zhí)行力度,提升道路基礎設施水平;接著,完善生產安全責任體系,提升企業(yè)安全水平,強化風險管控,提高應急能力,多措并舉保障安全;此外,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提高公眾心理健康意識;最后,推進全民健身活動,提高公眾健康意識,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控制慢性病風險。只有綜合施策,才能全面提升國民健康水平,更好地建成“健康中國”!
?。ㄗ髡呦抵袊厣鐣髁x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華中農業(yè)大學分中心研究員,華中農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華中農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春回大地,萬象更新,湖北農業(yè)信貸融資擔保有限公司鉚足干勁,全力以赴,把農擔工作向支點建設聚焦聚力,奮力推進2025年一季度 “開門紅”,這不僅為全年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更是為湖北加快打造新時代魚米之鄉(xiāng)注入了強勁動力,成為全省農業(yè)領域的一抹亮色。 尤為矚目的是,湖北農擔已累計為全省超10萬余戶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提供融資擔保超600億元,彰顯出其在解決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融資難題,壯大實體經濟和助力農業(yè)強省建設、鄉(xiāng)村振興中的農擔作為?!?/p>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于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